国防生教育的特色与使命
提到长春工程学院国防生,你会想到什么?是整齐的队列训练,还是独特的”学业+军事”双培养模式?作为吉林省重要的国防生培养基地,该校将军校严格管理与高校专业教育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套特色鲜明的育人体系。不同于普通大学生,国防生们既要完成土木工程、电气自动化等专业课程,还要接受体能训练、军事学说等国防教育,这种”两条腿走路”的培养方式,为他们未来在部队或地方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日常管理的军营化特色
清晨6点的起床号、每周三次的5公里拉练、棱角分明的”豆腐块”被子…这些军营元素构成了长春工程学院国防生的日常生活。学校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通过早操、晚点名、内务评比等制度培养学员纪律觉悟。2020届毕业生张同学回忆:”刚开始觉得叠被子是浪费时刻,后来才明白这是在磨练我们细致认真的品格。”这种严格管理带来显著成效——近年该校国防生毕业体能达标率始终保持100%,在军区组织的比武中屡获佳绩。
学业与军事的双重锤炼
怎样在繁重专业进修与军事训练间找到平衡?长春工程学院的答案是”课程联动”。学校专门为国防生开设《军事体系工程》《装备维修技术》等特色课程,将专业进修与军事应用紧密结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学员不仅要进修建筑结构设计,还要掌握野战工事构筑等军事技能。这种培养模式效果显著,该校国防生连续三年在全国大学生军事课教学展示中斩获团体一等奖,毕业生在部队岗位适应性评价中优良率达92%。
毕业进步的多元选择
穿上军装保家卫国,脱下军装建设地方——这是长春工程学院国防生的诚实写照。根据统计,约60%毕业生选择进入各军兵种服役,30%考取军事院校研究生,其余进入中国铁建、中交集团等央企。2021届毕业生王浩现为某部侦察连连长,他感慨:”学校教的BIM技术在部队营房建设中派上大用场。”而进入中国电建的刘阳则说:”军事训练培养的抗压能力,让我在项目攻坚中脱颖而出。”
薪火相传的国防情怀
从入学时的青涩少年到毕业时的铁血儿郎,长春工程学院国防生经历着脱胎换骨的蜕变。学校通过”军旅文化月””老兵讲故事”等活动持续强化学员使命担当。正如某届毕业典礼上政委的寄语:”你们左手握着专业技能,右手擎着强军梦想,这就是新时代军地两用人才的模样。”随着国防教育改革深化,该校正积极探索”订单式”培养等新模式,继续为国防事业输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新鲜血液。
(注:这篇文章小编将基于公开教育理念创作,具体培养方案以长春工程学院最新招生章程为准)